厚朴用量:厚朴

厚朴用量:厚朴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川朴、紫油厚朴

来源: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、根皮及枝皮。

处方用名:厚朴、川厚朴、姜厚朴

药性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

功效: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
临床应用:
1.湿滞伤中,脘痞吐泻
2.食积气滞,腹胀便秘
3.痰饮喘咳


1.湿阻中焦,脘腹胀满。本品苦燥辛散,能燥湿,又下气除胀满,为消除胀满的要药。常与苍术、陈皮等同用,如平胃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2.食积气滞,腹胀便秘。本品可下气宽中,消积导滞。常与大黄、枳实同用,如厚朴三物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若热结便秘者,配大黄、芒硝、枳实,以达峻下热结,消积导滞之效,即大承气汤(《伤寒论》)。
3.痰饮喘咳。本品能燥湿消痰,下气平喘。若痰饮阻肺,肺气不降,咳喘胸闷者,可与苏子、陈皮、半夏等同用,如苏子降气汤(《和剂局方》)。若寒饮化热,胸闷气喘,喉间痰声漉漉,烦躁不安者,与麻黄、石膏、杏仁等同用,如厚朴麻黄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若宿有喘病,因外感风寒而发者,可与桂枝、杏仁等同用,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(《伤寒论》)。
此外,七情郁结,痰气互阻,咽中如有物阻,咽之不下,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,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,下气宽中之效,配伍半夏、茯苓、苏叶、生姜等药,如半夏厚朴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3~10g。

注意事项:本品辛苦温燥,易耗气伤津,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。

临床配伍:
1.多与苍术、陈皮配伍,行气燥湿消积,治疗湿阻中焦证,如平胃散;
2.与桂枝、杏仁等配伍,燥湿化痰,降逆平喘,治疗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咳喘,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;
3.与苏子、橘皮等配伍,降逆平喘,治疗痰湿内阻,胸闷喘咳,如苏子降气汤。

方剂

1、大承气汤
2、麻子仁丸
3、黄龙汤
4、截疟七宝饮
5、香薷散
6、五积散
7、半夏厚朴汤
8、枳实消痞丸
9、厚朴温中汤
10、苏子降气汤
11、平胃散
12、藿香正气散
13、三仁汤
14、连朴饮
15、实脾散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木脂素类、生物碱类及挥发油等成分。木脂素类成分主要为厚朴酚、四氢厚朴酚、异厚朴酚及和厚朴酚;生物碱类成分主要为木兰箭毒碱;挥发油主要为β-桉叶醇。
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兴奋平滑肌
(2)抑制平滑肌
(3)促消化液分泌
(4)抗溃疡
(5)抗菌
(6)抗病毒
(7)抗炎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中枢抑制
(2)肌肉松弛
(3)抗血小板聚集
(4)抗变态反应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厚朴:取原药材,刮去粗皮,洗净,润透,切丝,干燥,筛去碎屑。
2.姜厚朴:取厚朴丝,加姜汁拌匀,闷润,待姜汁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或取生姜切片,加水煮汤,另取刮净粗皮的药材,扎成捆,置姜汤中,反复浇淋,文火加热煮至姜液被吸尽,取出,切丝,干燥。筛去碎屑。
每100kg厚朴,用生姜10kg。
炮制作用:
1.厚朴:味苦、辛,性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具有燥湿消痰、下气除满的功能。生品辛味峻烈,对咽喉有刺激性,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。
2.姜厚朴: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,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。多用于湿阻气滞,脘腹胀满或呕吐泻痢,积滞便秘,痰饮喘咳,梅核气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,长30~35cm,厚0.2~0.7cm,习称“筒朴”;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,长13~25cm,厚0.3~0.8cm,习称“靴筒朴”。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粗糙,有时呈鳞片状,较易剥落,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,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。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,较平滑,具细密纵纹,划之显油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颗粒性,外层灰棕色,内层紫褐色或棕色,有油性,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。气香,味辛辣、微苦。
根皮(根朴)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;有的弯曲似鸡肠,习称“鸡肠朴”。质硬,较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
枝皮(枝朴) 呈单筒状,长10~20cm,厚0.1~O.2cm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
【鉴别】(1)本品横切面: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;有的可见落皮层。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,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和石细胞群。韧皮部射线宽1~3列细胞;纤维多数个成束;亦有油细胞散在。粉末棕色。纤维甚多,直径15~32μm,壁甚厚,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,木化,孔沟不明显。石细胞类方形、椭圆形、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,直径11~65μm,有时可见层纹。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, 直径50~85μm,含黄棕色油状物。
(2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甲醇5ml,密塞,振摇30分钟,滤过,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厚朴酚对照品、和厚朴酚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甲苯-甲醇(17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%香草醛硫酸溶液,在100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中风伤寒,头痛,寒热,惊悸,气血痹,死肌,去三虫。”
2.《名医别录》:“主温中,益气,消痰下气,治霍乱及腹痛,胀满,胃中冷逆,胸中呕逆不止,泄痢,淋露,除惊,去留热,止烦满,厚肠胃。”
3.《本草纲目》引王好古语:“主肺气胀满,膨而喘咳。”

相关推荐

最新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