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肤子最佳搭配:地肤子

地肤子最佳搭配:地肤子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扫帚苗、地葵、地麦

来源: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处方用名:地肤子

药性:辛、苦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

功效: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。

临床应用:
1.小便不利,淋沥涩痛
2.阴痒带下,风疹,湿疹,皮肤瘙痒


1.淋证。本品苦寒降泄,能清利湿热而通淋,故用于膀胱湿热,小便不利,淋沥涩痛之证,常与木通、瞿麦、冬葵子等同用,如地肤子汤《济生方》。
2.阴痒带下,风疹,湿疹。本品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。治疗风疹,湿疹,常与白鲜皮、蝉蜕、黄柏等同用;若下焦湿热,外阴湿痒者,可与苦参、龙胆草、白矾等煎汤外洗患处;治湿热带下,可配黄柏、苍术、等煎服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9~15g。外用适量,煎汤熏洗。

临床配伍:
1、用于治膀胱湿热,小便不利:与木通、瞿麦、冬葵子等同用,如地肤子汤。(《济生方》)
2、用于雷头风肿,不省人事:落帚子同生姜研烂,热冲酒服,取汗即愈。(《圣济总录》)
3、用于血痢不止:地肤子五两,地榆、黄芩各一两,为末。每服方寸匕,温水调下。(《圣惠方》)

方剂

1、四物五子汤
2、苦参汤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皂苷类成分:地肤子皂苷Ⅰc,地肤子皂苷B2,3-O-[ β-D-吡喃木糖基(1→3)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基]齐墩果酸;甾类成分:20-羟基蜕皮素;三萜类成分:齐墩果酸等。

药理作用:
本品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,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有较弱的利尿作用。还有抗过敏、抗菌、降血糖、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。

炮制

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净枝、叶等杂质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,直径1~3mm。外被宿存花被,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,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,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~10条;剥离花被,可见膜质果皮,半透明。种子扁卵形,长约1mm,黑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鉴别】(1)本品粉末棕褐色。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,气孔不定式,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。果皮细胞呈类长方形或多边形,壁薄,波状弯曲,含众多草酸钙小方晶。种皮细胞棕褐色,呈多角形或类方形,多皱缩。
(2)取本品粉末1g,加甲醇10ml,超声处理30分钟,滤过,滤液作为供试品瑢液。另取地肤子皂苷Ⅰc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.5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,分别点于同—硅胶G薄层板上,以三氯甲烷-甲醇-水(16:9:2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千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膀胱热,利小便。”
2.《滇南本草》:“利膀胱小便积热,洗皮肤之风,疗妇人诸经客热,清利胎热,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。”

相关推荐

最新

相关文章